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 |正文

研究生培养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    作者:    编辑:彭巧丽    审核:王勤英    点击:[]


(学科领域代码085601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类别围绕材料、化工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宽口径需求和培养共性而设置。皇家永利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下设两个培养方向,分别为材料工程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点获批于2010年,并于2017年进入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群,2022年再次入选。本学科已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通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地方企业及全国材料行业进行密切合作搭建学生培养平台。结合材料学科国际前沿和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材料学科高等教育现状、发展动态和学校背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根西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落实皇家永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材料工程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前沿,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材料工程学科前沿动态,具有实干精神,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皇家永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爱党报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有较强的责任心、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材料工程中的组成/结构、制备/合成、测试/表征、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相关的先进工艺、装备和测试评价技术;

3.熟悉学科国际发展前沿,紧跟材料工程学科及其与石油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国际视野,并能向本学科的深、广、博方面发展;

4.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等开发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材料、化学、化工及能源相关行业,特别是油气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

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方向

本学科聚焦油气田材料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研究,注重材料学科与新能源、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交叉,在油气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领域形成鲜明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能源材料

1.材料学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组织及结构、合成制备及加工工艺与性能及服役特性之间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备、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学科方向主要围绕四川天然气气藏富含酸性气体(H2S、CO2)的特点及深井超深井勘探开发过程中对材料的需求,以及老油田高效再开发对材料需求,针对高温、高压、高盐、高硫等工况环境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服役失效问题,开展油气田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应用研究。特色研究内容为:(1油气田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理论;(2)油气田金属材料;(3)固井材料;(4)油气功能高分子材料。

2.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一门以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以及微观与介观结构等多尺度研究材料的结构及其与物理、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针对天然气及新能源领域小分子催化转化反应过程机制不清晰、反应选择性差,油气田材料腐蚀与失效等问题,主要开展油气资源高值清洁转化微观反应机制研究,揭示材料与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转化过程的能流物流匹配探究复杂环境下材料的电化学、力学-化学作用机制及防护技术。特色研究内容为:(1)油气资源高值定向转化催化材料;(2)油气田伴生资源制氢催化材料;(3)油气资源转化利用光物理机理研究4极端环境下先进能源材料腐蚀电化学反应机制及防护技术

3.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是研究控制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将材料加工成能够满足使用功能和服役寿命预期要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的学科。本学科方向主要聚焦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研究。针对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等领域的材料加工问题,主要开展材料制备、加工新方法、加工过程的工艺优化及智能化控制、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加工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流变行为、加工过程结构演化及调控、材料的表面处理与改性等理论和应用研究。特色研究内容为:(1)先进材料加工新理论与新方法(2)油气田金属材料加工技术;(3)油气田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4)先进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4.能源材料

能源材料是一门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及聚集态等多个层次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针对能源应用与开发的应用型学科。本学科方向主要聚焦能源转化与存储过程所涉及到的材料科学、器件设计及系统集成等研究。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场景用能环保、安全标准高、环境苛刻等特点,开展超高效多结太阳电池的宽光谱吸收材料及多结光伏电池尺寸放大关键技术、多变量环境下光伏组件衰减机理及使役寿命预测、化学电源关键材料与电极界面调控、极端环境锂电池安全性、健康状态、生命周期预测等研究。特色研究内容为:(1)抗风沙、耐污损高效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2)极端环境下光伏组件服役及安全评价;(3)固态电池、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及界面调控;(4)极端环境下关键锂电池材料与器件。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对合作研究成果应遵从署名惯例或共同的约定,不得有剽窃、抄袭、伪造、篡改数据、私自署名、泄密和其它违背公认的学术规范的行为;遵守科学伦理,坚持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2)学术素养

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处理本领域的生产实践问题;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具有终身学习的专业素质。

2.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

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

(2)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成形与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等专业知识;掌握材料近代研究方法和材料发展前沿等;掌握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掌握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知识。

3.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包括检索、阅读、分析、理解各种专著、论文、资料、专利及网络资源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熟悉材料工程领域相关的文献资料,能够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获得在所从事研究领域开展研究需要的背景知识;学会利用可获得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

能够对获得的实践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并理解数据的含义;掌握运用所学基础与专门知识,运用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或数学建模,解决本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从研究与开发材料的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决方案,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4)开拓创新能力

在行业规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了解材料工程领域中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前景,善于发现与学习、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学习、辨识和应用别人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具有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开拓创新的思维。

(5)组织协调能力

在组织生产、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难题等问题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包括沟通、交流、组织和协调能力。

(6)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进行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演示性交流的技能,并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内容规范;具有撰写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的能力;具有在公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和文献综述的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发展需求,结合个人学术兴趣,选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意义的课题;选题应来源于技术研究、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与应用价值,包括材料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须撰写1万字以上的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主要理论、方法、成果、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论文)、发展方向、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参考文献不少于70篇,其中英文文献占60%以上。

(2)论文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按照《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和本领域现行的所有国家标准等有关规定撰写。学位论文要做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相关研发、设计、应用研究项目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及致谢。

(3)论文内容要求

围绕新材料研发、材料制备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工艺设计和材料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

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项目,要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组织结构、材料性能和工程应用价值评价;对于材料或产品原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要求给出原技术方案评述、技术改造的难点和关键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对于原有的材料改性和工艺设计项目,要给出改性工艺原理及设备要求;对于国外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等材料应用研究项目,要求给予引进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分析、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或设想等。

(4)水平要求

研究成果技术先进、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工作量;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或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论文研究内容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先进性、实用性;能反映出硕士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已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申请专利、项目获奖、通过鉴定或应用于工程实践等。论文水平要求根据学院针对该专业的相关文件执行。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材料工程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实行在校学习(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实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导师组指导模式,至少由1位校内学术导师和1位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其中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内导师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实践导师由行(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资深技术人员担任。鼓励海内外联合培养。

专业实践按照学校、学院相关管理文件要求执行

学院教授委员会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负责审核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对研究生教学过程进行督导反馈相关意见建议,实施持续改进,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出现的不足。充分发挥学院学科建设平台、加工装置、工艺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加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保障研究生工程开发过程中的条件需求。

、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根据材料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及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加大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并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材料制备、工艺过程的理解。加强方法论学习和训练,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工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加强思想政治、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

2.专业实践

1)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到校外相应部门、企业或本校相关实践平台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满2年工作经历的专业硕士专业实践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方式。专业实践结束后,以实践报告形式进行考核。

(2)创新创业活动或学科竞赛

申请学位前,至少参加过一次创新创业讲座、活动,或学科竞赛相关活动

(3)学术交流活动

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

4)学术训练

学术训练由导师负责指导,学术训练是导师履行职责及训练的重要手段,导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生进行“理论基础,相关知识、技术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系统训练,对修课、作业、阅读、选题、开题、学位论文撰写直到论文答辩等全程进行过程指导。

学术训练内容包括:学科基础、学科交叉、阅读和整合文献能力、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表达和写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考核材料为文献报告、英文文献翻译、项目(调研)报告等。

3.学位论文

(1)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校对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撰写符合规范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重点体现开题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理论依据及技术路线。开题报告要对选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进行详细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开题答辩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答辩通过者可进入论文研究阶段,答辩未通过者将于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开题答辩,仍未通过者按照学籍管理文件进行中期分流终止培养。

2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研究生开题论证以后进行,一般应在第五学期末之前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主要检查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成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等。学院成立论文中期检查小组,研究生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工作,评审小组给出评审意见。评审小组对完成工作量较少,阶段成果较少的要督促其加快工作进度;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如论文选题不适当,或工作进行中遇到很大困难者)应要求其导师及早调整方案,做出适当处理对确需延期推迟答辩的应尽早提出申请。皇家永利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程序和基本要求,按照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符合《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1-2006《西南石油大学皇家永利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的要求和规定。应在理论分析、测试技术、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和工艺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新见解、创新或改进,体现培养方案中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论文的工作量。答辩通过者可进入建议授予学位环节,答辩未通过者6个月申请第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按照学籍管理文件进行淘汰处理。

4.流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是研究生培养阶段性成果的检验,分流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继续进入论文阶段,根据实际情况,限期改正或完成后,方可进入论文学位研究阶段。中期考核分流具体按《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实施办法》执行。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制定选课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一般须在入学1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集中进行,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须修完至少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26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对于非材料类本科生攻读本专业硕士的学生,要求完成相应的补修课程学习。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还需完成实践环节。

1.公共必修课程

包括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工程伦理论文写作,设置在全校公选课中。

2.专业基础课程

数理基础课(3学分):包括数理基础知识类课程,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专业核心8学分):包括专业核心知识类课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突出案例教学。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3.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5学分):完成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分析、表征技术、计算方法等知识体系的培养。

跨专业选修课(≥1学分):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跨学科课程学习,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公共选修课:(≥4学分):包括专业硕士英语,另理工科研究生须选修不少于1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含人文素养类、经管类、法学类、体育类课程)。

4.实践环节

针对硕士选题情况进行社会实践,具体按《西南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和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相关文件规定执行。专业实践8学分,开题论证、论文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5.补修本科课程

本科阶段为非材料学科的跨专业学生补修2门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学术成果要求达到《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成果基本要求》、《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经学院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硕士学位。其他规定详见《西南石油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及《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皇家永利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规定》。

八、方案使用

方案自2025研究生开始使用


方案编制组成员: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及教授委员会



修(制)订时间: 2025  4 

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

S22221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必修

(5学分)

S2222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Z3333105

工程伦理

18

1


S2222110

论文写作

18

1


专业

基础课

数理

基础

Z3333201

工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

54

3


必修

(3学分)

专业

核心课

S0805303

材料结构与性能

32

2


必修

8学分)

S0805301

材料热力学及动力学

32

2


S0805403

材料现代制备技术

32

2


S0805402-1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及操作实践

32

2


选修课

专业

选修课


S0805401-1

能源新材料前沿及案例分析

18

1


必选

2学分)

Z0856201

实验室安全及应急处置

18

1


Z0856202

工程项目管理及案例分析

32

2


选修2门


Z0856207

油气田腐蚀材料与防护

32

2


Z0856204

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应用

32

2


Z0856206

油气田材料加工新技术

32

2


Z0856203

能量转换与储存材料

32

2


S0805410-1

油气田材料加工模拟

32

2


31000005002

氢储运材料与技术

32

2


31000005007

光伏材料与器件

32

2


跨专业

选修课

G202060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前沿选讲

32

2


选修1门

(≥1学分

31000001003

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理论与技术

18

1


31000004001

油气田污染控制技术

32

2


61000001002

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

18

1


61000001003

海洋油气开采理论与技术

18

1


S0820401

油气井工作液技术

32

2


S0820402

测井新技术及应用

32

2


61000003001

新能源技术导论

32

2


11000004001

能源化工碳中和前沿技术

32

2


61000004001

碳中和技术

32

2


S0817405

现代催化科学与技术

32

2


S2222217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36

2


G2020605

大数据应用技术

32

2


G2020606

机器学习概论

32

2


G2020607

人工智能概论

32

2


公共

选修课


Z3333106

专业硕士英语(一外)

48

3


必选


选择人文素养类、经管类、法学类、体育类课程一门





选修1门

(≥1分)

实践课程

P085602

专业实践


8



必修(8学分

必修环节


科研项目开题论证





必修(不计学分)


中期检查






科研、教学、社会实践





补修本科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本科专业非材料大类,补修,不计学分

(学院考核)


材料力学性能






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化学






储能材料与器件







上一条: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一条:新材院皇家永利2025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

关闭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学院地址:皇家永利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028-83037406 邮编: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