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西南石油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 | 编辑: | 审核:

西南石大委发[2025]8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执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皇家永利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战略部署,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皇家永利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0〕30号)《教育部 国家语委皇家永利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教语用〔2022〕2号)等文件的具体要求,结合皇家永利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皇家永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特色示范引领,强化数字化赋能及创新驱动,聚焦高质量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化工作方法,健全管理体系,深化多方协作,提升语言文字工作的服务支撑力、整体保障力和高效组织力。推动语言文字工作与皇家永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深度融合,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增强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能源强国、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一)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其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通过课程学习、文艺演出、读书报告、班级团建活动以及艺术竞赛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书面写作、汉字书写以及经典诗文和书法赏析能力。同时,加强语言政策和国情教育,支持学生参与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活动。注重语言文明教育,营造健康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自觉抵制低俗和暴戾的语言表达。加大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力争使50%的在校生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二)提升教师语言文字皇家永利能力

加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使其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掌握语言文字规范,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皇家永利基本用语的要求,提高语言文字核心素养和教学水平。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融入课程思政。鼓励教师参与语言文化研究和推广活动,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升教师语言文化素养。

(三)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化环境,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文明校园创建;融入一站式社区和书香校园建设,打造校园语言文字品牌活动,增强学生社团建设。

(四)主动融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

参与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全面振兴。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研究、传承及传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五)推广普通话服务社会应用与满足群众需求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与推广,提供语言志愿服务和应急语言支持。探索与对口帮扶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语言皇家永利质量,并开展社会应用情况的监测工作。通过新媒体平台普及语言知识,积极回应大众对语言文化的新需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强化学校党委和行政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事日程,定期进行重点工作的研究和部署。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主导、语委统筹、部门(学院)协同、全员参与”的管理体制,设立由分管语言文字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主任、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专家担任委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学校语委”)。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语委办”),语委办挂靠教务处,由教务处主要负责人担任语委办主任,教务处分管语言文字工作的副处长及艺术学院主要负责人担任语委办副主任。

学校语委的主要职责包括: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皇家永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皇家永利在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机构建设;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指导普通话推广及培训测试工作,监督语言文字应用情况,促进工作规范化。各职能部门在语委办的统筹协调下,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并开展日常工作。

四、主要工作

(一)统筹组织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责任单位:教务处、计划财务处)

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发展规划,负责语言文字建设及语委办的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相关政策的学习与研究。统筹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维护语言文字工作网站。将语言文字规范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确保皇家永利过程中用语用字的规范性。

(二)加强宣传示范,大力营造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熏陶作用。常态化开展语言文字合规性审查,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确保宣传信息平台、校内文化标识等用语用字符合规范。利用学校官方媒体、橱窗展板、LED显示屏等阵地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线上线下宣传,设立校内永久性宣传标识。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文化,不断加强学生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深入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与经典润乡土工作(责任单位:党委统战部、团委、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学院)

持续开展语言文字普及攻坚行动,聚焦对口帮扶地区的重点人群,推动推普工作与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对口帮扶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及专题培训工作,助力教育振兴。利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组织普通话推广系列活动,促进帮扶地区文化振兴。依托校友商场、e帮扶等平台,将推普工作与电商直播有机结合,激发当地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助力产业振兴。

(四)开展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系列活动(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学评估处、图书馆、艺术学院)

组织经典诵读、诗词讲解、汉字书写及篆刻大赛等系列活动,积极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创新性的语言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组织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学生系列活动,增强规范用语意识。推进“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五)开展教师语言文字系列活动(责任单位:工会)

组织教师参与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包括“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征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作品推选展演活动、“家庭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亲子经典诵读活动及“玫瑰书香”女职工读书等活动。推动教职工书法协会、创意写作协会、读书分享协会等社团的建设。

(六)开展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建设(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学评估处)

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规范用语水平,确保普通话和汉字应用能力达到标准要求。培养教师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强化其规范用语意识。

(七)开展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及推普社会实践(责任单位:团委)

组织 “中国诗词大会”选拔、优秀语言作品创作及展演等,加强语言类社团建设,结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营造“讲”“赛”“践”“炼”浓厚氛围。将普通话推广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赴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普通话宣讲和推普公益课堂及“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联合全国高校学子共同推广普通话,全面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社会服务实效。

(八)构建优质阅读资源库(责任单位:图书馆)

整合优质的语言文字资源,推广相关书籍、期刊及电子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打造线上资源库,优化资源结构,为师生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与便捷的数字阅读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结合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经典书籍阅读氛围。

(九)开展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加强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的语言交流合作。在学校主办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提倡使用中文。鼓励参与国际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依托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支持专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

(十)严谨有序地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责任单位:艺术学院)

推进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站的标准化建设,优化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提升两校区测试服务质量。强化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培训和监督,严肃考风考纪。严格规范经费使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积极承担各类语言文字类培训项目。

(十一)开展语言文字相关科学研究(责任单位:人文社科处、教务处)

推进语言文字科研与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和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组织开展语言文字本体、应用及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学生语言能力评价体系,组织编撰中华经典诵、写、讲的教材。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党委的统一领导作用,党政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语委办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完善工作体系,确保形成长效机制。

(二)促进协同合作。各单位需依据职责分工,聚焦行动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完善支持保障。语言文字委员会负责审核年度经费预算,由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各单位需在项目、资源等方面提供充分的经费和政策支持,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四)加强督促考核。坚持结果导向,将各单位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单位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督导与考核力度。


 
更新时间:2025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