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硕博论坛:生屑U-Pb定年限制沉积年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深层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研究和展望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6日      作者:刘人萍、黄莉莎、罗静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王春华     浏览:[]

2025年4月28日14时30分,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硕博论坛"学术盛会在明辨楼A302会议室圆满落幕。这场聚焦学科前沿的学术对话,吸引了三十余名硕博研究生参与,通过三场主题报告搭建起跨学科交流的桥梁,为青年学者提供了碰撞思想、启迪创新的学术平台。

地质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刘人萍以《生屑U-Pb定年技术革新陆相-海相地层对比研究》为题,系统解析了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沉积地层研究中的突破性应用。报告创新性地将U-Pb定年技术引入四川盆地大安寨段陆相页岩研究,通过建立"生屑微区原位分析-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地层埋藏史"三维耦合模型,成功将地层年代分辨率提升至±0.5Ma级别。该成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古生物定年法在陆相地层中的适用性难题,更为化学地层学在跨沉积体系对比中的精准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方法论已获《地质学报》预审通过。

刘人萍博士报告现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22级博士研究生黄莉莎以《页岩气储层智能测井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为题,构建了"地质-工程-经济"三位一体的储层评价体系。报告创新提出"甜点参数动态耦合算法",通过集成常规测井、核磁共振、微电阻率成像等多源数据,实现了页岩气储层脆性指数、含气量、可压裂性等12项关键参数的实时智能评价。在四川盆地焦石坝区块的实践应用中,该技术使优质储层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单井EUR预测误差降低至±15%,相关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黄莉莎博士报告现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23级博士研究生罗静超在《深层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智能表征与预测》报告中,开创性地将深度学习算法引入孔隙结构研究。通过构建"岩心CT扫描-数字岩心建模-卷积神经网络训练"闭环研究体系,实现了孔隙类型识别准确率93.7%、渗透率预测误差<0.1mD的突破性进展。报告特别强调多尺度数据融合的重要性,其团队研发的"地质特征-成岩演化-流体作用"三因素耦合模型,在南海莺歌海盆地深层储层评价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相关成果被选为AAPG Annual Meeting口头报告。

罗静超博士报告现场

本次论坛通过"前沿报告+技术演示+自由研讨"的创新形式,不仅为参会者呈现了地球科学领域的技术革新图景,更催生了跨学科合作的契机。在随后展开的自由研讨环节,与会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伦理边界""智能测井技术的现场适用性验证"等议题展开激烈思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