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论坛—“羌塘盆地上三叠统巴贡组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机理”与“四川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海陆过渡相研究”
2025年5月7日上午9:30~11:30,由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会、学生会联合主办的硕博论坛学术讲座在明辨楼C104报告厅圆满举行。地科院地质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林飞、黄浩分别围绕沉积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作了题为“羌塘盆地上三叠统巴贡组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机理”与“四川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海陆过渡相研究”的报告。
林飞博士表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羌塘盆地下白垩统巴贡组黑色岩系是羌塘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之一,并且这套烃源岩沉积于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前。其在三角洲前缘环境下沉积,有机碳含量较高,但热演化程度也同样较高,属于较好的烃源岩。古环境研究认为其处于缺氧-硫化的底层水环境中,初级生产力较高,并最终做出了“前三角洲缺氧-硫化环境高陆源输入”的沉积模型。
林飞博士报告现场
黄浩博士报告内容主要围绕四川盆地东南部须家河组下部地层的沉积环境展开,他表示,目前对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部的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证据表明四川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部为海陆过渡沉积环境。报告从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个方面,详细展示了须家河组下部地层作为海陆过渡相的证据,并系统阐述了其沉积环境的演化模式。
黄浩博士报告现场
报告期间,现场师生围绕“古环境重建的定量化方法”“海陆过渡相储层预测”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两位主讲人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清晰的逻辑思维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本次讲座通过展示沉积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彰显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地质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为师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以扎实的科研成果激发了青年学者对基础地质研究的热情。硕博论坛为西南石油大学的科研创新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油气勘探领域的实践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