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同心筑梦的“双向奔赴” ——58.24%,地科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创历史新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上岸了!”近日,地科院2025届毕业生陈坤在社交媒体上图文并茂地分享了自己考研“上岸”的心路历程与圆梦喜悦,这条动态很快收获上百条点赞与评论,引起了共鸣。而这份喜悦并非个例——今年,地科院376名本科毕业生中,共有219人成功升学深造,整体深造率达58.24%,再创学院历史新高。其中,206人被“双一流”高校和境外高校录取,占比94.06%,并涌现出笃行居A225、A304、A328、A334等4个全员深造的“研霸寝室”。这一成绩的背后,正是地科院师生以温暖与力量共同谱写的一场“双向奔赴”。
从入学心动到上岸行动
在谈及何时确定升学目标时,2021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姜宇宏笑着说:“其实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开始在琢磨这件事了。”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刚带完一届毕业生的时任辅导员徐婉月便邀请了自己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们来为新生作成长事迹报告。姜宇宏坦言,在听到学长学姐们的分享之后,他便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还要继续深造,而在之后的专业学习中,他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地科院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上岸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会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在能源报国的领域深耕,地科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深造文化。学院以“班风学风建设节”和“学术科技文化节”两大品牌活动为抓手,每年春季夯实学风基础,秋季点燃创新热情。从新生入学开始,学院便安排专业建设带头人和硕博导师开展学科讲座、组织专业认识实习,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专业认知。通过科研助理、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前沿科研,点燃深造梦想。
地科院学工队伍慰问暑期留校备战深造、学科竞赛学生代表
在考研备考前期的关键阶段,学院第一时间开展分专业考研动员大会,地科院副院长刘宏带领各个科研团队的老师们走进教室“传经送宝”,为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建议。“动员会上,老师们不仅系统梳理了我们专业各科研团队的研究特色,还现场为同学们‘把脉问诊’,正是在这样的精准指导下,我明确了研究方向。”2021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黄国苹回忆道。得益于这次动员会的“牵线搭桥”,他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导师,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学习。如今,这位曾经的“考研新手”已蜕变为专业能手,与团队成员一起斩获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石油类高校本科生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地科院开展分专业考研动员会
地科院为备战考研学生发放中秋月饼
“考研深造动员大会,动员的不仅是学生的升学意愿,更是奋斗的理想信念。”地科院党委书记赵晓明表示,为持续营造优良学风,地科院对标《学校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升学深造三年深造行动计划(2025—2027)》文件精神,制定了《地科院本科生深造工作方案》,形成了分年级深造工作安排,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各项深造工作,今年首次实现了考研深造动员大会本科四个年级100%全覆盖,通过早规划、早动员、早培养、早行动的工作机制,让“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升学深造文化在地科院蔚然成风。
地科院开展2025届考研就业动员会
师生共赴的深造之约
“我小组的几位同学都过线了,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他们推荐了老师,跨考的同学也给他们向跨考专业的老师做了推荐。”地科院基础地质教研室的党支部书记王浩铮在考研初试成绩出来的第一时间便向辅导员刘杨洁雅分享喜讯。
王浩铮所说的小组,是地科院构建的“一生一策”的考研帮扶小组计划。为了更好地帮助、服务考研学子,地科院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学业导师、辅导员对报名考研的学生进行了分组包干,将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关怀有机融入考研帮扶全过程,老师们用专业与热忱编织成一张温暖的育人网,让每个考研学子的奋斗路上都有师者的守望相伴,更是让全员育人理念在精准施策中结出硕果。
时任地科院院长黄旭日与分组包干考研同学交流
“老师,我的分数不算特别理想,可能需要调剂,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收到2021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杨家辉焦急的咨询后,专业教研室主任汪宙峰立即放下手头工作,详细了解她的考研成绩和科研兴趣。经过系统梳理,汪老师为她“量身定制”了调剂方案,精准匹配科研方向契合的院校。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杨家辉成功“逆袭”,被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录取,实现了从“调剂焦虑”到“成功上岸”的完美蜕变。
如果说制度的建立是育人体系的骨架,那么情感的联结则是流淌其中的血脉。在地科院,师生间的“双向奔赴”不仅源于“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源于“爱生如子”的真心。
张昆老师是地科院2021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班的学业导师,在两年聘期结束后,主动申请再担任两年该班的学业导师。在他看来,能够陪伴学生们四年的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从大一他带着班里同学一起开展‘自由学术报告会’,再到大二大三带着我们一起做项目,几乎班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该班今年成功上岸的准研究生、班长王泽云说道,“张老师总说,只要大家有任何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困扰都可以去找他,而这四年来,张老师真的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感谢他。”
地科院学业导师张昆老师(前)与班级备考同学一起
当全员育人从理念转化为一生一策的实践,当考研帮扶从制度升华为成长陪伴的承诺,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恰是地科院以生为本的生动写照。
辅导员刘杨洁雅、黄爽开展辅导员午餐会为备考学生加油鼓劲
用服务保障托举每一份期待
“考研路上,学院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2021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罗方杰在刚刚举行的地科院2026届考研动员会上动情地说道。作为高分“上岸”留在学院继续读研的学长,他不仅倾囊相授自己的备考秘籍,更向在场学子详细“安利”了学院的考研服务保障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源于学院对学子需求的精准把握。早在大三学年,学院便开展全覆盖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考研学子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当发现暑期图书馆座位紧张这一痛点时,学院立即盘活现有资源,将心理服务站变身为专属考研自习室。“这里一座一人的配置,既免去了占座的烦恼,又保证了复习的连续性,是我们的备考加油站。”罗方杰感激地说。
地科院考研自习室环境
辅导员刘杨洁雅慰问暑期留校备考学子
而让考研学子倍感温暖的,还有那份饱含心意的“上岸加油包”。“这是我们学院每年的传统,今年我们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更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希望同学们开出的礼包‘盲盒’能够给他们紧张的备考生活带来力量。”辅导员刘杨洁雅、黄爽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精心准备,每一件礼物都承载着学院对学子的殷切期盼。
地科院开展考研慰问暨考前动员活动
而这份期盼,很快化作了更专业的护航——今年,地科院还设立考研“答疑团”,来自学校理学院的李春泉、外国语学院的肖茜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婷婷共三位资深教师为考研学子提供从基础强化到冲刺提分的全周期精准指导。
“肖老师感谢您,今年考研英语考了74分。”2021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范一鸣在初试成绩出来的当天便向肖茜尹发送短信表达感谢。在得知学院成立“答疑团”后,范一鸣多次联系肖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英语提升指导,“我找肖老师帮我批改了10多篇作文,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范一鸣说,在得到老师多次的指导帮助后,自己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答题思路,在英语学习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肖茜尹老师为学生批改作文
始于上岸,但不止于上岸。截至目前,地科院已成功举办两期“准研究生成长计划”,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培训、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等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地科学子站稳脚跟,助力他们跑赢赛道,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再护航”的全程培养目标,让每一位准研究生在学术海洋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地科院面向2025届上岸学生开展“准研究生成长计划”第一期
2021年秋,当刚入学的2021级地科学子在开学典礼上听到“学院新一届深造率46.25%”的通报时,或许未曾想到,四年后他们将亲手改写这个数字——在2025年的毕业季,这群年轻人以58.24%的深造率,创造了提升超10个百分点的“地科奇迹”。从听故事的人变成故事的缔造者,他们的成长轨迹,正是地科院“三全育人”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页岩气开发、深地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需要专业人才来攻克关键技术,而升学深造则是培育专业人才的重要路径。”地科院学术院长黄旭日表示,地科院将持续深化“全覆盖动员、全方位指导、全天候服务”的深造工作体系,让考研帮扶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成长全周期”,为培养新时代地质尖兵筑牢人才基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