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踏遍四海油田!三下乡学子跨界社会实践炼真知
近日,一支由多专业学生组成的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丰硕成果。本次活动以项目实践为核心,旨在高效完成企业合同内容的同时,深化团队成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促进专业知识向企业生产环节的有效转化。
团队由来自三个不同课题组的成员组成,研究方向涵盖多个领域,形成跨学科协作优势。实践项目来源广泛,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新疆第九地质大队等多个单位;研究区域涉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珠江口盆地等重要油气区块;内容覆盖区域关键界面厘定、钻井数据分析、野外露头取样、岩芯实验、物理与数值模拟等多个生产环节;研究方向包括构造地质、沉积成因、油气成藏等,综合运用测井、地震、地球化学、野外勘察和模拟实验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个暑假,当多数学生踏上归家或旅途之时,皇家永利却有六位同学选择留守校园,将实验室与办公室作为他们的“主战场”,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假期。他们致力于专业软件学习、岩石样品处理及模拟实验复现工作,展现出刻苦钻研的学术精神。据悉,在整个暑假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六位同学主动放弃了休息与闲暇,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们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在实验室内小心翼翼地处理从不同盆地采集而来的珍贵岩心样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制备与分析;在炎热的夏日位于封闭的实验室内进行沙箱模拟;聚精会神于电脑屏幕前,深入学习并操作专业地质建模与解释软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时常进行小组讨论,反复推敲模拟实验的参数与方案,力求精准复现地下油气藏的复杂环境与过程。
图1:实践团队合照。摄于2025年6月27日,四川
他们主动奔赴生产一线,在沙漠中,研究院内,岩心库里,从祖国的最西边到最东边,从沙漠到海洋,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土壤,用心体会石油脉络,以实际行动践行“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从祖国西陲到东部海疆,跨越千里河山,队员们在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中切身感受着中国能源事业的脉搏。在飞沙走石的戈壁工区,他们协助记录钻井数据、认识油气勘探的艰辛与精密;在安静肃穆的研究院中,他们学习处理地震资料、参与油气藏模拟仿真;在排列有序的岩心库里,他们仔细观察沉积序列、聆听每一块岩石背后的地质故事。
图2:实践团队在克拉玛依野外进行路线勘探。摄于2025年6月17日,新疆
图3:实践团队于中海油深圳研究院进行交流汇报。摄于2025年7月22日,深圳
实践期间,同学们在完成各自项目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记录和总结实践经验,定期开展组内交流,系统归纳不同油田单位的开发特色与技术偏好,分析各类勘探方法在不同勘探程度区块中的应用效果。此次活动不仅强化了团队成员对油田开发全流程的认知,也增强了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王家木,朱媛媛 文/王家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