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地学专家论坛第255期——面向实时、定量的CO2地质封存地震监测:从地震数据到岩石物理参数建模成像
“梦溪” 地学专家论坛第255期学术讲座于10月20日下午15点在明辨楼 C205顺利开展,由黄超副教授就 “面向实时、定量的CO2地质封存地震监测:从地震数据到岩石物理参数建模成像”这一题目进行汇报,来自地科院的师生悉数到场,聆听讲座。
黄超副教授是同济大学博导,入选上海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地震波传播与模拟、全波形反演成像、微地震监测与CO2地质封存地震监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 Geophysics、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IEEE TGRS、Geophysical Prospecting 等主流期刊发表 SCI 论文40余篇。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的合作项目若干。

图1 黄超副教授作报告
在学术讲座现场,黄超副教授首先围绕CO2地质封存的研究背景与核心意义展开阐述。CO2地质封存技术(CCUS)是支撑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兜底技术,更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趋势的核心有效手段之一。黄超副教授深入拆解了其团队 “基于数据同化的岩石物理参数化的全波形反演技术” 的建模研究思路,构建出能够从地震数据直接反演成像,获取CO2岩石物理参数的高精度模型,为实时、定量的CO2地质封存地震监测提供了一种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为验证模型有效性,团队还进一步结合理想模型数据与实测数据开展双重验证,充分证实了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图2 黄超副教授讲解其建模思路
讲座尾声,黄超副教授与在场的师生们开启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环节。针对参会者提出的与理论模型验证中储集体孔隙度相关的问题,他结合研究实例进行了细致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梦溪”地学专家论坛汇集全国各地地学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为皇家永利师生提供了优秀的学术交流与前沿学术平台,为学校打造地学特色学科、培育高质量科研力量注入了持续动力。

图3 学术讲座现场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