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
(学科领域代码: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以工程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理方法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研究动态系统的行为、受控后的系统状态以及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学科始建于1998年的自动化本科专业,2003年获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控制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完成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智能综合能源系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备案。以皇家永利“建设特色能源大学”为目标,本学科经过25年的建设,在油气行业上中下游的控制系统、检测装置、网络化和智慧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国家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并且在推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聚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技术前沿,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具有从事控制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技术开发、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资料及撰写科技论文;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能够在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皇家永利、技术开发、组织管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二、培养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以炼油化工、管道输运、油气钻采等工程系统及经济、社会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各种控制策略和决策下动态系统的行为、状态,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研究方向主要有:①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②新型控制系统与策略;③系统故障诊断及信息处理;④决策理论与方法。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以石油石化、油气钻采、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为主要对象,研究控制系统中对象、环境、过程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信息基础和保障。研究方向主要有: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与装置;②工业控制网络;③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④软测量技术;⑤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⑥控制系统测试与评估。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重点对石油石化、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模式对象的具体信息进行采集、描述、辨认、分类、解释和控制,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分类和理解的方法,分析、构建与完善智能系统。①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②模式识别;③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④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三、基本要求
1、控制科学与工程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自动控制、信号处理、电气工程等方向的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工具性知识。
(1)具备汉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中文文献,能使用中文进行学术交流。
(2)通过学习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科学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能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科学分析和计算。
(3)掌握自动控制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专业知识。
(4)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方法和系统仿真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本学科相关的科学仪器设备。
2、控制科学与工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承担自己学位论文和其他学术著作发表过程中的相应责任。熟知本学科相关研究伦理知识,在科研工作中遵守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此外,应努力学习本学科和相关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研究素质的提高。
(2)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学术研究应具有科学创新的态度,做到一丝不苟、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反对急功近利;遵守诚实求真的原则,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遵守学术要求、学术道德,遵守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规范。
3、控制科学与工程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能够独立查阅文献、专利和其他科技资料,掌握获取知识和方法的途径,培养归纳、总结的科学能力,完成本学科的文献综述。
(2)科学研究能力。在导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并能独立实施;认真、客观的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和测试结果,能够分析测试结果的科学内涵和具体机理,并对测试结果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3)实践能力。具有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开展科学技术实验的技能;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能进行学术报告,熟练运用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和分析讨论。
(5)其它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合作,并能同专家、老师及其他研究生一起完成科研任务和课题要求。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学制为 3 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6 年。
2.培养方式
(1)通过汉语及中国概况的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政治、经济与历史。
(2)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集中完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课程学习,修满相应学分,奠定基本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
(3)通过文献检索练习、科技文献阅读,参加学术报告、科研实践、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拓宽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进展。
(4)导师是学生的第一负责人,在本培养方案基础上,研究生与导师协商共同制定适合每个研究生的具体培养计划。鼓励交叉学科培养,必要时可从相关学科聘请其他导师组成团队共同指导。
(5)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知识结构和学术兴趣,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科学问题的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训练和课题研究。
(6)导师督促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指导学生完成硕士论文的选题、文献查阅、开题答辩、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控制科学与工程国际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2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其中公共必修课8学分,满足汉语、数学等基础知识的培养;专业核心课6学分,完成现代控制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基本理论的培养;专业选修课6学分,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建模与仿真等课程等;当专业选修课选课人数不足5人时,学院有权要求学生改选其它选修课程。
2.学位论文
(1)论文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2)学位论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创新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 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等,至少应修满22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8学分,包括中国概况、汉语、数学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6学分,完成现代控制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基本理论的培养。
3.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6学分,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建模与仿真等课程。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2学分,包括文献阅读和学术创新活动。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各学院规定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可申请授予学位。学位授予基本要求按学业修读期间获得的成果分值量化计算,具体计分办法及目录清单详见电气信息学院发布的皇家永利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
八、方案使用
本方案自2025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方案编制组成员:张安安 汪敏 王巍 程吉祥 黄天彭
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负责人(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研究生院院长或分管培养副院长(签字):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字):
修(制)订时间: 2025 年 4 月
附: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一览表
控制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一览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秋 | 春 | ||||||
公共必修课 | L2222001 | 中国概况(China Panorama) | 48 | 3 | √ |
| 必选 集中开设 8学分 |
L2222002 | 汉语(Chinese) | 48 | 3 | √ |
| ||
L2222004 | 数学基础(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 | 36 | 2 | √ |
| ||
专业核心课 | S0811201 | 现代控制工程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 48 | 3 |
| √ | 必选2门 6学分 |
S2222205 | 信号分析与处理(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 48 | 3 |
| √ | ||
S0811203 |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Computer Contro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 48 | 3 |
| √ | ||
S0811204 | 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Linear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 48 | 3 |
| √ | ||
专业选修课
| S0811205 |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48 | 3 |
| √ | 必选2门 6学分 |
S0811206 |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48 | 3 |
| √ | ||
S0811207 | 仪表与自动化(Instrument and Automation) | 48 | 3 |
| √ | ||
S0811208 | 现代电力传动与控制(Modern Electrical Driv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 48 | 3 |
| √ | ||
必修环节 |
| 文献阅读 (Article Reading) |
| 1 |
|
| 必选 2学分 |
| 学术创新活动 (Academic Innovation Activities) |
| 1 |
|
|
注:①在本校就读且已经获得过《中国概况》学分的学生(成绩5年之内有效)可以申请免修;②入学时已经获得《汉语》课程学分的学生(成绩5年之内有效)或达到汉语等级考试理科新HSK 5级、文科新HSK6级可以申请免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