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媒体
Search:
本站首页 | ENGLISH | 南充校区 | 一网通办 | 网络理政 | 办公网 | 电子邮件
  • 校情总览
    • 学校概况
    • 学校章程
    • 统计信息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大事记
    • 宣传片
    • 大学精神
    • 校园风光
  • 机构设置
    • 学院设置
    • 管理服务
    • 研究机构
    • 科研基地平台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杰出师资
  • 皇家永利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 科研基地平台
    • 研究领域
    • 科研项目
    • 获奖成果
    • 成果发布
    • 学报中心
    • 学术论文投稿指南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学术兼职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继续教育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学生资助管理
    • 就业指导服务
    • 创新创业服务
  • 皇家永利
    • 国际皇家永利
    • 校地皇家永利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校友工作
  • 校园生活
    • 易班
    • 常用电话
    • 教学日历
    • 作息时间
    • 来校路线
    • 校园地图
  • 招聘招标
    • 人才政策
    • 招聘信息
    • 招标公告
  • 信息公开
  • 本周活动
首页
  • 新闻快递
  • 成果发布
  • 热点关注
  • 石大榜样
  • 媒体石大
  • 石大文化

西南石油大学为学生创新创业“强筋壮骨”

来源:     作者:    审核:    编辑:曹正    发布日期:2019-10-19    点击:[]



《教育导报》 2019年第117期校园周刊(总第3374期) 头版头条


“对不起,中国的研发不行,你们提供的设备只能按斤卖!”6年前,在美国一场石油展上,已是一家石油机械公司的老总田雅琼,推销公司的产品被美国客户拒绝,美国人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

从那一刻起,田雅琼决定回国,回到母校西南石油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几十年来卡住无数中国油气井“脖子”的深井探测技术。……

在西南石油大学,田雅琼的经历已经成为激励万千学子投身创新创业的生动案例。近年来,学校把思政教育贯穿“双创”始终,着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搭建“双创”平台,形成了“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双创氛围。

补钙

精心打造“思创融合”新名片

“深井探测被国外垄断,只能花大价钱找国外公司提供测井服务。”田雅琼告诉记者,国外的测井公司只提供服务,从不出售仪器。

田雅琼不服气,“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一定也能行。”

回国之后,田雅琼到西南石油大学攻读矿场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在学校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下,成功研发了快速测井平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外国收费100万元,我们收费15万元。”田雅琼介绍说,虽然收费比国外便宜,但技术指标均不输国外,可以为国家节省一大批外汇。

就在田雅琼正在挑战中国测井仪器研发的“无人区”时,工程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周之圆,则把目光投向国家级贫困县凉山州金阳县。金阳县是西南石油大学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县,盛产青花椒,但市场销路一直打不开。周之圆与同学深入当地调研,形成“金阳青花椒综合利用”的项目方案,经多方联系,与一家企业签约,帮助彝族同胞脱贫致富。而她也获评皇家永利“蓉漂大使”荣誉称号。

在西南石油大学像田雅琼、周之圆这样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又为国争光的优秀学子还有很多。作为一所行业特色的省属高校,3年以来,学校参加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学生达2500余人次以上,学生累计创办企业超过100家,融资超过1 .07亿元,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和个人典型,创新创业成果捷报频传。

“学生双创立志须高,才能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学校党委副书记赵正文表示,长期以来,学校精心打造“思创融合”新名片,把“艰苦创业”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和“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西南石油大学每年都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打造全校最大的思政课堂,鼓励和支持学生到革命老区、到贫困地区进行就业创业实践,用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贡献青春力量。

强筋

专业技术是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新闻发布会的主席台上,有位年轻的姑娘显得格外注目。

这位姑娘就是这届参赛项目《科宜高分子——世界热固树脂领跑者》的金奖得主、成都市创业者最高荣誉“蓉漂之星”获得者邢云亮。除了西南石油大学在读博士之外,邢云亮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科宜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比赛能获奖,企业能成功,与我在学校接受了九年扎实的专业教育密不可分。”邢云亮从本科到博士,一直“主攻”苯并噁嗪,这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等尖端高新技术领域的热固树脂。

大三那年,老师对正做实验的邢云亮说,目前国内所有复合材料几乎依赖进口时,邢云亮立刻就敏锐地意识到苯并噁嗪将有巨大的前景,全身心地投入到苯并噁嗪的合成技术研发中去,这些都为邢云亮后来的创业成功打下了基础。

“如果没有接受学校良好的专业教育,我就无法掌握对学科最前沿技术,创新创业也无从谈起。”邢云亮说。

在西南石油大学,利用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不断涌现。

“大学生创新创业要赢得市场,必须要有创新技术的支撑。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对大学生技术创新的培育。”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张磊介绍说,学校实施“强筋”工程,把工科类专业的实践环节总学分占毕业要求总学分比例提高到30%以上,形成了“课程实验不断点、四年实践不断线、课内课外相促进、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壮骨

练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功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知识产权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四川高校首次成立知识产权的专门机构,将为该校师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服务。

在张磊看来,由于校园环境的相对封闭,受社会资源、实践经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少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一路坎坷,有的甚至没出校门就“胎死腹中”了。

创新创业必须要面向市场才有未来,如何打通大学生创新创业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路走得更平稳、更具有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南石油大学的做法就是把搭建平台,让大学生创业者在走出校园之前“壮骨”,练好自己的内功。

近年来,学校与成都市共建占地74 .6亩,总投资17 .47亿元的环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园,与新都区共建“新都区创新创业学院”,牵头与23家企业、行业高校成立“全国石油高校校企融合创新创业联盟”,与知名企业共建18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

“通过这些平台,一方面能让企业寻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创业者能近距离观察企业的运作,了解市场的游戏规则,接受市场的锤炼和熏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张磊说。(曹正 本报记者 鲁磊 文/图)




上一条:西南石油大学:“找真问题”成常态 下一条:西南石油大学:“找真问题”成常态

【关闭】

皇家永利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610500    学校党政办电话 028-83032308  |    皇家永利南充市顺庆区油院路二段1号  637001    南充校区电话  0817-2641016  |   本科生招生 028-83032224   |  本科生教务 028-83032113 

研究生招生 028-83032120    |  研究生教务 028-83032109/83032175   |   成教招生 028-83035715   |  自考招生 028-83035720  |   成教教务 028-83035714   |  自考考务考籍 028-8303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