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完井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在承担“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保护油层、防止污染的钻井完井技术”和执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油井完井技术中心(CPR/88/051)”的基础上,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发生产局(1988年)批准建设、西南石油大学组织实施而创建的多学科研究机构。
中心“七五”(1986)以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导着我国储层保护技术发展方向。编写影响深远、奠定学科意义的《保护储集层技术》(1993)、《保护油气层技术》(1995第一版,2000第二版,2010第三版)、《现代完井工程》(1996第一版,2000第二版,2008第三版及英文版)专著,做出了创建学科性质的贡献。
主要从事储层损害评价及诊断、保护储层处理剂研制及新技术、欠平衡钻井、井壁稳定、现代完井工程等方向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历经近20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心已形成7个稳定的学术方向:(1)储层损害评价方法与仪器设备;(2)储层保护理论与技术;(3)欠平衡/气体钻井;(4)完井工程优化;(5)复杂结构井测试及评价;(6)计算力学与油气井仿真;(7)岩石力学与工程测井。
实验平台包括储层损害静态评价、储层损害动态评价、油气井仿真、油气井工作液、仪器研发室等分实验室构成,具备主体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和维护使用的能力,很好地支持了科研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建成满足从钻井完井至油气开发储层保护实验评价需要的设备系统,齐全配套,形成国内整体领先的研究能力及技术水平。
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别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直接培养和听课人数规模达1000人以上,促进了储层保护理论与技术在我国的传播,为持续深入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每年本科毕业设计60~90人,指导硕士生30~40人,博士生5~15人。1990-1995年,主持了CNPC规模达3万人的培训项目“保护油气层技术继续工程教育”,分获CNPC和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一条:中美联合高性能和大数据计算实验室简介 下一条: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