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社会实践丨银河宇宙护卫赴南充实践队开展关爱独居老人活动
六月的尾巴拖着温煦的风,吹过社区斑驳的墙皮,也吹开了两扇略显沉寂的家门。这天,我随银河宇宙护卫赴南充实践队的10名伙伴,踩着晨光走进社区,要去探望两户独居老人——出发前我总在想,三个小时的陪伴能做些什么?直到指尖触碰到老人家中带着岁月温度的旧物,才慢慢读懂这场相遇的分量。
我们分成两队分别前往两户老人家中,推开第一户门时,李奶奶正坐在藤椅上看报纸,老花镜滑到鼻尖,报纸上的“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字样格外醒目。屋里的光线有些暗,墙角的蛛网、厨房台面上的油污,都藏着独居生活的孤单。我们没多说什么,各自拿起清洁工具:有人蹲在灶台前擦去经年的油垢,清洁剂的泡沫裹着阳光升腾;有人踮脚擦拭窗玻璃,让更多光亮涌进房间;还有人细心归置家具,把矮柜挪开半尺,让老人的轮椅能顺畅通行。最让人揪心的是老化的插座,塑料外壳已泛黄开裂,队员小心翼翼拆下旧插座,换上新的,又把纠缠如乱麻的电线一一理好——这些看不见的角落,原是藏在日常里的隐患,此刻被我们的双手轻轻抚平。
打扫间隙,李奶奶忽然合上报纸,眼睛亮起来:“你们年轻人爱旅游吧?我年轻时候去过不少地方呢!”她起身从衣柜顶层翻出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褪色的火车票和风景照。“这是1985年去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拍的,”她指着照片里扎麻花辫的自己,“那时候坐绿皮火车,晃了三天三夜,看到毛主席画像时,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说到去年去西安看兵马俑,她更是精神头十足:“现在高铁多快啊,四个小时就到了!国家发展得真好,以前想都不敢想。”她又拿起桌上的报纸,指着航天新闻说:“这些航天员真了不起,咱们国家在天上都有自己的家了。”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银白的发丝上,那股子对世界的热忱,比年轻人还要鲜活。
另一户的爷爷正坐在小板凳上择菜,竹篮里的青菜沾着晨露。见我们进来,他慢慢站起身,脚步有些蹒跚:“屋子小,委屈你们站站了。”队员们赶紧扶他坐下,接过菜篮继续择。“年轻时候在码头扛过大包,一麻袋粮食压在肩上,路都得顺着墙根走,”他抬手抹了把额头,像是还能摸到当年的汗珠子,“那时候天不亮就等活,冬天风跟刀子似的,裹着破军大衣也挡不住,手冻得拿不住绳子,就往嘴里含含再接着干。”他望着窗外的老槐树,眼神飘远了些:“后来去修铁路,住在临时工棚里,铺着稻草当床。夏天棚里跟蒸笼似的,蚊子能把人抬走,可一想到多挣点钱能给家里寄去,就觉得浑身是劲。”
队员们手里的动作慢了下来,他低头看着竹篮里的青菜笑了笑:“那时候最盼下雨,不是能歇着,是雨天工头会多给两个馍。就着雨水啃馍,香得很呢。”
我们帮他把堆在沙发上的衣物叠好,又在阳台摆上几盆好养活的绿萝,他摸着一片新抽的嫩芽,轻声说:“现在看着这些绿叶子,就想起当年工地上的野蒿子,再苦再难,总有冒芽的时候。”
三个小时像指缝间的沙,悄悄溜走。离开时,李奶奶非要把那盒老照片塞给我们看:“你们拿着,想知道哪段故事,随时来问我!”爷爷则站在门口,手里攥着我们留下的绿萝,一直望着我们走远。回程的路上,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我原以为我们是来“帮助”老人的,此刻才明白,这场相遇更像一场温柔的交换:我们用双手为他们拂去生活的尘埃,他们却用一生的故事,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李奶奶眼里的星辰大海,爷爷话语里的孤单期盼,都让我们懂得:所谓敬老,从来不是简单的打扫或寒暄,而是弯下腰,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知道,自己从未被遗忘。
风又起,吹动社区的梧桐叶。我忽然想起爷爷阳台的绿萝,渺小却倔强地生长。或许我们能做的不多,但哪怕只是这短暂的陪伴,也能在老人的生活里,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斑。而这份光斑,也终将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懂得何为责任,何为牵挂——这是老人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远比我们能付出的要厚重得多。
(文/张运鑫 杨思语 图/罗涵琳)
志愿者们倾听老人诉说
志愿者们询问老人近期状况
志愿者倾听老人讲述过往经历
志愿者们为老人打扫卫生
上一条:2025暑期社会实践丨“踏寻红途,柚践红心”实践队开展“红廉”实践活动 下一条:2025暑期社会实践丨温暖相伴,爱驻夕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