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西韵锦绣”实践队走进隆昌夏布,探寻传统手艺
7月10日,信息学院“西韵锦绣”暑期实践队来到四川内江隆昌市,开展以“服务家乡”为主题,以“了解夏布与发展夏布”为主线的实践活动。夏布是隆昌的特色产品,自唐宋以来就开始兴起,在明清时期便成为贡品并销往国外,但可惜的是,这样的地域特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开始衰落,掌握编织夏布技术的人越来越少了。主要是因为夏布作为全手工制作工艺品,因其原料的特殊性需要进行打麻、晒麻、挽麻团、牵线、排线刷浆、梳布、织布等十多个较为繁琐的制作工序,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学习和掌握了这一门技术。“西韵锦绣”实践队的活动意义就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学习。
7月10日下午,团队来到北关展馆,参观了机仙会展馆。展厅里陈列着一张张编制好的夏布,每一根细麻都整齐的交织在一起。夏布的质感略偏硬,除了制作衣物之外,也可制作成其他工艺品。在展馆中,还有由夏布制作的折扇,每一面折扇上都有一幅清逸秀丽的水墨画,与夏布所拥有的特殊质感和色彩融为一体。这也启发了实践队的同学们思考如何创新性的改造夏布,拓宽它的销路。
7月11日,通过对隆昌各年龄阶段的市民的调查了解,得知当地大部分市民都是知道夏布的存在,但并不了解夏布的历史与制作流程。夏布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在人群中的认知度较低。
7月12日,队员们前往夏布制作基地——隆昌市周兴镇。实践队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拜访了传统的夏布手工艺人张婆婆,张婆婆让大家了解到一些基本的制作流程,,在她的指导下队员们也都亲自体验了一下纺织的活动。夏布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制作来实现,要求比较细致严谨。
7月13日,团队继续在周兴镇深入学习调查,拜访了当地的夏布制作工厂。工厂内有许多织布车还有堆积的张张夏布,通过对厂长的访谈,了解到隆昌夏布主要是对韩国、日本出口,在国内的销量比较低。由于夏布的制作过程基本全部依赖于人工,所以制作的效率不高,不能完成较大批量的审查,这便是目前影响夏布销售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西韵锦绣”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了解和探索了夏布独特之美,实践队员们也积极进行宣传和思考,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隆昌夏布,提高夏布的生产率,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被埋藏。
实践队员参观机仙会展馆
实践队员学习夏布制作
“西韵锦绣”团队合影
(图/刘晨曦 文/曾君玮)
上一条:南充校区“西柚薪火”实践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下一条:南充校区“绿韵长安”实践队开展垃圾分类调研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