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外宣

您的位置:首页»外宣»正文

西南石油大学: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 让劳动之美闪耀校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罗文双 王鑫昕  编辑:罗文双  审核:杜鹏 终审:新闻中心    日期:2023-09-07  访问:

每到新学期,身穿绿色马甲的志愿者们,都会来到西南石油大学“学子感恩林”责任区,除草、修枝、施肥、浇水,精心养护每一棵植物。火热的劳动场景,如同一朵朵花朵,闪耀在美丽的校园。

这样的劳动景象,在校园内比比皆是。劳动成就梦想,西南石油大学发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秉承“三老四严”“不怕吃苦”的石油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之路,让劳动的“种子”生根发芽,绽放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种子·西南石大的劳动基因

皇家永利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西南石油大学也有着优良的劳动教育传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种子从办学之日起,就深深扎下了根。

在今年的劳动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上,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就从学校办学历史分享了“西南石大人”的劳动故事、劳动精神、劳动情怀。

时间回到1958年,建校初期,首任院长马载带领的第一批创业者,怀着“兴油报国”的赤子情怀,开启了一场先招生后建校,边教学边劳动的超常规办学实践。晴天劳动,雨天上课,白天劳动,晚上上课,是办学初期全体师生劳动的常态。历时一年多,全院师生员工喜气洋洋地从金鱼岭人拉肩扛搬至燕儿窝,在这里,每一寸泥土都浸透着奋斗的芬芳。八年艰苦建校,终得学校“第一次创业”初成,新中国第二所石油工业高等院校经过无数创业者辛勤耕耘,屹立于嘉陵江畔。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劳动精神一直绵延不断,赓续至今。在校史馆里,感悟学习西南石大人的劳动精神也成了固定环节。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新生们通过参观建校初期的场景复原景观、校史影像、藏物留存,感受初代西南石大人建校爱校、踏实肯干的质朴情怀。

六十五年前在“金鱼岭”和“燕儿窝”播撒下的劳动种子,如今遍布于整座石大校园。今天,像这样围绕“劳动育人”的主题研讨活动,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从沁人心脾的石大花场,到整洁如新的学院卫生管理区,再到郁郁葱葱的学子感恩林,每个校园角落里都弥漫着学生踏实肯干、共建校园的劳动芳香。

生长·紧跟国家的安排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皇家永利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西南石油大学认真落实皇家永利总书记的育人要求,紧跟国家工作安排部署,不断完善集思政劳育、专业劳育、课程劳育、实践劳育“四位一体”的劳动育人工作体系,开创劳动育人工作新格局。

“看似简单的小马扎,要把它做好还真不容易;看到手里辛苦完成的小马扎,好兴奋,好有成就感,一天的烦恼都溜走了……;做个小马扎都那么辛苦,真佩服那些大国工匠们……”一名参与工程训练的学生在实践日记中这样写到。

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心参加劳动学习 摄影:王柳阳

以工程实践体验、工程兴趣拓展、操作技能竞赛、开放实验项目等为依托,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正确认知,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西南石油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书记游丽介绍了工程训练中心“依托劳动实践基地,提升耕读育人功能”的工作模式。

除了在工程训练中体悟劳动,学校还结合学科特色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皇家永利。从“副课”到“主课”,从选修到必修,学校开设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打造集“必修课、选修课、劳模讲堂”于一体的劳育新课堂。

2019级新材院本科生孟新儒,从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到大四毕业前夕,需要持续学习不少于32学时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必修课。除此之外,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第二课堂管理平台,也会对他的劳动教育情况进行考核记录。丰富的劳动实践经历,使孟新儒在校期间共斩获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首届创青春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等超100项荣誉。

在学习之余,他也积极利用学校举办的“盛夏骄阳”职业发展月、“春华秋实”生涯嘉年华等职业能力发展精品项目,参加就业实习实践,并最终入职华为。“能取得这些荣誉和成绩,离不开学校为我们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孟新儒说。

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处长廖柯熹表示,学校专门开设劳动课程,让劳动教育“动手”“上心”,下一步还将开设“劳动+”系列课程,如“劳动+管理”“劳动+科技”“劳动+创意”等,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类和劳动技能类选修课程,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开花·全面推进劳动育人工作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不断创造、勇于创新、力求上进的劳动者。一所学校最迷人的景色,就是“脚下有劲、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灵魂有趣”的好青年。

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实走深,西南石油大学除了在学科专业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上手”,还致力于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文化活动,以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和校园劳动文化建设,让劳动教育“上路”“入眼”。

石工院是学校选树的劳动教育示范学院,学院实施寒暑假“今天我当家”活动,鼓励学生在“锅碗瓢盆”和“人间烟火”中增强劳动技能,感悟家庭温暖。而在学校的6个劳动教育示范点和130余个劳动实践基地内,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不同类型,更多学生通过“劳动致书香”“学子爱心超市”“未来企业家俱乐部”“苗圃园艺”等实践项目,体验劳动的美好,感受成长的喜悦。以“示范学院、示范点、实践基地”联合创设的多维劳动场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形成劳育新矩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

学生在玫瑰扦插劳动实践教学现场 摄影:皮璟璇

与此同时,学校还将劳动教育和社会志愿服务相结合。组织广大学生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投身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构建“1+2+N=1”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截止目前,已有四万余名学生成为“志愿四川”网络平台注册志愿者。每年开展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500余项,覆盖学生超过20万人次。

电信院2018级学生高晗,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田野调查、直播助农、志愿防疫,将汗水铸入劳动,将创新融入实践。全国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皇家永利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团中央全国向上好青年候选人等劳动实践荣誉,也让他获得学校学生课外单项最高荣誉——第七届学生“飞翔奖—劳动实践奖”。

每年五月,是西南石油大学的“5i”(我爱)劳动月,学生们都会来到校园里的“专属花场”,在活动导师的帮助下,判断土壤、执锹挖坑、埋种栽苗、施肥浇水、扶植盖土,养护独有的西南石大“只此青绿”。师生们种下美好的种子,用劳动许下盛夏的姹紫嫣红。

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系统性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衡彤表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理念已经深入西南石大人心。学校人才培养成效得到整体性提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报道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9/06/content_yb5J8PuR.html?gid=YeryXd1Q


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