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深耕能源领域的行业高校,西南石油大学将“讲赛践炼”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既搭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又筑牢专业能力的根基,让学生在“讲”中传递中国声音,在“赛”中激发潜能,在“践炼”中锤炼本领。
学校推动“讲”的场景从课堂延伸到实践:在“红色外语课堂”,学生录制双语微党课,将红色基因融入语言学习;在“我眼中的一带一路”外文演讲大赛,中外学生同台讲述沿线国家发展变迁,学生袁唯茜感叹:“文以载道,这些文字里满是美美与共的愿景。”
学校还通过“书记有约·思政领航”“院长有约·学术导航”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找准“讲”的方向。外国语学院院长以《语言服务国家战略的路径》为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解读外语专业的价值;学院党委书记带头分享“用外语讲中国能源故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能力更是责任”。
在该校“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月上,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景,让在场国际学生频频点头。交流月以“文贯丝路,语通天下”为主题,打造了英语跨文化能力大赛、多语种“丝路语录”书写大赛、“大美中国”中文歌曲大赛等10余项赛事,覆盖全校3万余名中外学生。
赛事不仅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更是专业能力的“试金石”。第二届“全球视野能源未来”外语文化月中,学校紧扣能源特色,推出“译能引领·科技无界”能源技术翻译大赛、“语言之光·能源之梦”外语短剧比赛等特色项目,吸引1500余人次参赛,评选出150余项奖项。
“在为中国-中亚外长会晤提供翻译服务时,每一个专业术语的精准传递,都关乎沟通效率。”这是“丝路外语志愿服务队”成员、外国语学院俄语笔译专业2023级学生田灵的切身感受。该团队已累计为中国-中亚合作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政府代表团来访、四川国际友城合作等高级别外事活动提供翻译服务超1000小时,成为学生“践炼”的重要平台。
为让“践炼”更具针对性,学校构建了“外语+”立体化育人生态:专业教师开设“翻译诊所”,对学生作品进行“一对一”点评;班主任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外语成长档案”,为学生量身定制专四专八备考方案;打造“外语深造加油站”,近三年学生深造录取率提升25%;举办“外语人才双选会”,提供400余个岗位,打通“践炼”与就业的通道。此外,学校还邀请行业校友担任导师,分享国际组织应聘、能源领域语言服务等经验,让学生的“践炼”更贴近职业需求。
截至目前,学校依托“讲赛践炼”已累计开展外国语类活动300余场,覆盖师生超10万人次,国际学生生源国从4个扩展到43个,培养来华留学生2000余人。
“‘讲赛践炼’不仅是提升能力的平台,更是涵养精神的土壤。”该校党委书记张烈辉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这一育人模式,让学生在“讲”中坚定自信、在“赛”中突破自我、在“践炼”中成长成才,为能源事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光明日报报道截图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截图
光明日报报道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752bed9313fa4d399f3c452eb2b71410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510/t20251009_2111399032_w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