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当前位置: 首页>>MEM>>新闻动态>>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MEM2023级第八学习小组赴简阳市开展垃圾填埋生态修复项目实践考察
2025-08-28 16:58 MEM2023级第八学习小组 

MEM2023级第八学习小组赴简阳市开展垃圾填埋生态修复项目实践考察

 

时间: 2025726 

地点: 皇家永利成都市简阳市 

参与人员: 西南石油大学2023MEM专业部分研究生 

考察主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实践 

 一、 项目背景与考察目的





24df7f045a313b4a4bfe1da5704fb534


为深化专业理论实践应用,了解城市环境治理前沿技术,西南石油大学2023MEM专业研究生赴简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开展实践考察。该项目是响应成都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旨在解决2007年投运的填埋场长期存在的“邻避效应”(异味扰民、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实践城市固体废物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二、项目建设情况

       该项目于20228月开工,202310月竣工,项目完成垃圾堆体整形20m?封场覆盖8.89㎡、厂区回填整平8.8㎡、原位固化污泥4m?;新建渗滤液导排盲沟2500m、渗滤液提升井9座、填埋气导气管1300m、地表水排水沟及截洪沟2900m,地表绿化栽植8.8㎡,安装气体燃烧火炬1座,每日燃烧气体2m?项目完成后,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地表已全部封场覆盖,地表径流水通过雨水沟渠收集后外排,实现地表水与堆体隔离,场区垃圾堆体产生的沼气、臭气等气体均通过填埋气导排系统收集燃烧,渗滤液通过管道集中收集至下方渗滤液处置单元进行统一处理,渗滤液外渗问题已得到解决。

        三、 核心考察实践内容 

8a2c05b94c8bbc1fff9cb76190f2cf3d 考察小组沿填埋场徒步踏勘,先后参观了填埋气体利用装置、堆体覆盖系统、渗滤液收集与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利用装置通过铺设气体收集管道,将填埋气体输送到净化设施,经过净化后用于发电或作为燃料供应给周边企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堆体覆盖系统采用采用防渗层、排水层和植被层的分层构建,对地下渗滤液、地表径流进行分层导流,并通过土壤改良与植被筛选种植,在保证堆体整体稳定的同时,通过耐旱、耐贫瘠的草本植被对土壤进一步固定,防止水土流失,并吸收空气中的散逸气体,实现空气质量的有效改善;渗滤液收集与处理系统通过地下垂直防渗墙和防渗膜对渗滤液进行阻隔防渗,通过收集管道和提升井实现渗滤液的导流收集,并通过先进生物处理工艺,确保渗滤液的达标排放。通过设置生态监测点对土壤、水质、空气质量进行长期监测,构建生态恢复效果评估体系。通过了解工程的进程探索工期的进度管理与关键节点控制。

 四、实践总结 

本次考察通过实地观摩与技术交流,使MEM研究生深入理解了城市固废治理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链条管理要点,尤其对生态修复中的跨学科技术整合(环境工程、岩土工程、生态学)与复杂项目管理有了直观认知。项目以有限干预实现系统修复的理念,为同学们在可持续工程管理领域提供了宝贵案例参考,有效衔接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 



               

aa4214b08e8784918a8adc42b855c9ba


五、实践感想


昔日的垃圾山如今披上绿装,生态恢复技术成效显著。项目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更将废弃地转化为生态绿地,实现了环境与社会效益双赢。这生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在固体废物治理和生态修复领域的坚定决心与技术实力。生态工程利在当代、泽被后世,意义深远。(2023MEM杨媚添)

昔日黑臭山丘已成缓坡绿地,火炬静静燃烧,渗滤液潜流处理站。5300万元把污染锁死,把安全交出。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盖盖子,而是给城市一次重生。离开时,山脚油菜花正盛,垃圾场的记忆随风散去,留下的是城市与土地,与人民的和解。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系统化管理扎根泥土,绿水青山才真正成为发展底色。(2023MEM黄逸飞)

考察简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深感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堆体整形、防渗治理、气体与渗滤液处理等系统工程,解决了渗滤液外渗问题,实现场地封场覆盖与绿化。这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实践,更彰显了民生为本的理念,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2023MEM杜欣钟)

本次简阳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考察令我深受触动。亲眼目睹高达数十米的"垃圾山"通过原位封场技术逐步转化为生态绿地,深刻体会到环境工程技术的革新力量。渗滤液导排系统的精密设计、沼气资源化利用的低碳实践,以及垂直防渗墙对地下水的严密保护,让我对"系统治理"有了具象认知。尤其惊叹于工程团队以6300万元有限投资,在540天内统筹污染防控、生态重建与社区诉求的智慧。作为未来的工程管理者,此次实践不仅加固了专业知识,更让我铭记:真正的可持续工程,是让技术回归自然,用责任重塑家园。(2023MEM陈堡宏、魏泳西、印霆、陈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