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地科拾光】地科学子赓续铁人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供稿:满骐瑞 程鑫        编辑:文雪        审核:张勇        日期:2025年07月15日        浏览:

78日,地科院实践队师生们先后走进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厚重的历史展陈与震撼的场景复原中感悟“铁人精神”的磅礴伟力;探访“三老四严”精神的发源地中四采油队,从生动的历史故事到严谨的现代管理,体悟历久弥新的职业信条;参观青年之家综合服务体,见证油田青年在传承中锐意创新的蓬勃朝气。

_XCB7291

铁人纪念馆,精神洗礼震撼人心

上午9时,实践队抵达铁人王进喜纪念馆。47级台阶与47米高的主体建筑,无声诉说着铁人王进喜47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馆内丰富的实物展品、逼真的场景复原和多媒体互动,生动再现了“铁人”的奋斗历程。

锈迹斑斑的钻井工具、布满补丁的工服、简陋的地窨子模型,将队员们带回“天当房、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的艰苦岁月。“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的场景复原,让冰冷的设备与铁人坚毅的神情形成强烈对比,其“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气概直击人心。泛黄的老照片、珍贵影像资料以及铁人日记中“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朴实话语,全方位展现了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使队员们深刻领悟了“铁人精神”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三老四严”发源地,职业操守历久弥新

下午2时,实践队师生来到“三老四严”精神的发源地——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四采油队。在讲解员带领下,队员们深入理解了“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深刻内涵。

一段60年代的历史故事令队员们动容:石油工人发现井口压力异常,不畏繁琐严格按规程反复检查,最终排除重大隐患。这成为“三老四严”从口号落地为行动的生动写照。在现代采油班组,实时更新的电子参数屏旁,“严细实”的警示贴格外醒目。讲解员强调到“三老四严”永不过时。智能采油时代,数据容不得虚假,操作来不得马虎!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这种精神在新时代实践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青年之家:传承创新,活力油田面向未来

队员们参观了大庆油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体。这里不仅展示了油田员工自主研发的新型采油装备,还介绍了油田共青团工作历史沿革和先进青年员工事迹。在青年创新工作室,魏部长指着一张合影说:“现在的油田青年,既传承着老一辈的实干‘傻劲’,更增添了创新的‘巧劲’。这里就是他们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墙上“把论文写在大庆油田上”的标语,与窗外油田的蓝天交相辉映,让队员们对“传承与创新”有了鲜活理解。温馨的瑜伽、绘画、音乐等活动空间更体现了油田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怀,展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实践队队员感悟

林思邑:上午我们来到铁人纪念馆,参观并迅速完成了拍摄任务。下午,我们前往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参观了“三老四严”发源地展馆。在这里,我了解到“三老四严”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它不仅是石油人的行为准则,更是大庆精神的核心内涵。数字化智能化的监测管理方式,让我感受到大庆油田在传承精神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随后,我们来到大庆油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体。一走进大厅,温馨有趣的布置就让我眼前一亮。活动中心里,员工们能开展瑜伽、绘画、吉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里不仅是青年员工的休闲空间,更是他们精神的港湾。看到这些,我深刻体会到大庆油田不仅注重生产,也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我对石油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满骐瑞:上午踏入铁人纪念馆,看着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钻井工具和泛黄的老照片,我总在想:是什么支撑着老一辈石油人在荒原上扎下根来?直到看到“跳进泥浆池”的场景复原,铁人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呐喊仿佛在耳边响起,突然明白,那是一种把“不可能”硬生生啃成“可能”的韧性——没有吊车就用人拉,没有房屋就挖地窨子,这种“逢山开路”的闯劲,比任何展品都更有冲击力。

下午走进“三老四严”发源地展馆,原本以为“老实、严格”只是朴素的口号,直到听讲解员说起老石油人因为报表上一个模糊的字迹,连夜翻查几十口井的原始记录重新核对,才懂得这背后是对“责任”二字的极致诠释。看着墙上“差一点就是差很多”的标语,再对比现在智能监测系统里精确到秒的操作指令,忽然发现,所谓传承,不是照搬过去的做法,而是把那份对“靠谱”的执着,装进了新时代的技术外壳里。

后记

大庆之行,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三老四严”,其核心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永不停歇的突破。这份感悟,必将激励地科学子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既做脚踏实地的“老实人”,坚守专业操守;也当敢闯敢试的“开拓者”,勇攀科学高峰,以实际行动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能源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