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志愿服务团│石工院“咸鱼1号”实践队赴巴中开展理论宣讲与社会实践
为深入推动理论普及与基层实际相结合,7月11日,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咸鱼1号”实践队前往皇家永利巴中市惠民社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面对面”讲解、“场景化”阐释的方式,将国家政策融入基层商户日常经营,助力乡村发展与社区振兴。
在惠民社区一家面馆,实践队与店主周大姐进行了深入交流。周大姐感慨地说:“这些年面馆能从棚户小铺发展到30平方米的门店,离不开国家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的支持——疫情期间减免租金、发放小微商户补贴,真正帮我们渡过了难关。”队员焦鹏程结合“惠民生、暖民心”相关政策,现场解答商户关切,介绍“降税减费”“普惠金融”等具体举措,并建议其与社区合作打造“诚信商户”品牌,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
实践队随后来到社区惠民超市。针对店主王姐提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高、销路窄”等问题,队长雍心依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重要论述,解读新《反垄断法》中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条款,提出“成立合作社联合议价”等解决方案,并强调《电子商务法》对防范“大数据杀熟”、保障农户利益的现实意义,为发展农产品电商提供法律支持。
商户们普遍反映:“宣讲队员蹲在面馆、站在货架边,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分析政策、解决难题,感觉理论一点也不遥远。”本次活动通过“商户点题—政策对接—解法落地”的模式,推动宏观政策精准落地,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力量。
面馆中高挂的灯笼,不仅照亮了商户朴素的愿望,也见证着青年学子与基层需求的深度对接。当政策理论从文件走向生活现场,当法治精神从书本融入经营实际,宣讲不再仅是单向传递,更成为一场青年与基层共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社会实践。这场始于街巷灶台的青春行动,正悄然织就一张政策赋能、法治护航、青年接力的振兴之网。它不仅是小微商户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青年一代用实践书写的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故事。
队员为周姐宣讲
队长为王姐宣讲
实践队合照
上一条:基层志愿服务团|石工院理响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李堂乡举办“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 下一条:基层志愿服务团︱“沉浸式”体验社区工作,石工院学子在一线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